民營醫療機構人才匮乏流動 多點執業待修法推進
2018/3/23 15:44:54
“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不當幹預;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據自身特點,提供特色服務,滿足群衆多元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将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定點醫保範圍,建立雙方談判機制。”近日,國家發改委、衛計委和人保部聯合發布的這則通知,被一些業内人士視為2009年啟動新醫改以來破除“以藥養醫”體制最為有力的政策。但與此同時,很多民衆對此卻有點擔心,認為價格放開會讓自己看病更加費勁。那麼此次三部門聯手放開非公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會讓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何去何從?政府管制的放松,能否突破醫改供不應求的困局,讓民營醫療機構迎來發展的春天?
據了解,1980年,國務院批轉衛生部《關于允許個體開業行醫問題的請示報告》,中國出現第一批民營和私立醫療服務機構。截至2013年3月末,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10166所。但是,量的發展并沒有為這一領域帶來質的飛躍。部分民營醫療機構急功近利,采用各種方式,特别是軟廣告做虛假宣傳,甚至僞造治療效果,誤導了外地患者慕名就醫,且屢打不絕。導緻在很多人看來,民營醫院跟“廣告醫院”是一個意思,業務範圍就是“上三路”(指美容、牙科、皮膚病)和“下三路”(指性病、肝炎、不孕不育症)。
“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民營醫療機構經營行為有待規範。公立醫院改革和民營醫療機構發展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要形成醫院之間的公平競争平台,關鍵要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格局,尤其是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和補充。”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顧晉看來,除了價格因素,民營醫院的發展仍面臨很多問題,人才匮乏就是制約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
顧晉指出,目前多數民營醫院的技術力量由公立醫院退休的衛生工作者和新畢業的醫生組成,技術梯隊斷層且比例失調。具有較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青年醫生很少有人願意去民營醫院,制約了民營醫院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所有制體制、戶籍制度也是許多人才和外地大學生不願意選擇民營醫院的主要原因。
“民營醫院接收外地生源大學生和引進異地人才時,面臨申報渠道不暢通、缺少優惠政策,無法辦理戶籍審批手續等困難。而且民營醫院的醫生缺乏有效的職務晉升、職稱評定,不能與公立醫院醫生一樣參加職稱評定考核,執業方面遇到極大困難。這些都讓民營醫院既要負擔工資等基本福利待遇但無人可用的經濟壓力,又要面對醫師培訓後跳槽的流動風險。”顧晉說。
“基層民營醫療機構更缺乏人才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裴昌彩也認為人才問題是制約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她說:“在地市級及以上城市的民營醫療機構由于有特色、病源多、效益好,加之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在人才引進方面問題不大,可以與公立醫院充分競争。但在縣級及以下特别是鄉鎮一級的民營醫療機構,由于市場較小、投入不足、待遇不高,且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造成民營醫療機構人才引進難、培養難、流動性大,日益成為這些地方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瓶頸。”
為此,顧晉建議,首先要為民營醫院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出台覆蓋全國的《醫師多地點執業管理辦法》,促進醫療機構之間的人才交流,加大民營醫院引進人才和異地大學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其次,還應加強監管,規範民營醫療機構行為。在堅持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的原則下,規範醫療行為,保障患者合法權益。特别是在依法行醫、資格準入、質量控制、知情同意、新技術評審、醫院評價、執業人員資質、執業地點變更、醫療廣告審核等方面應加大監管力度。此外,有關部門應盡快出台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相關政策,為民營資本參與公立醫院轉制改組創造條件。特别是盡快明确境外資本進入國内醫療服務領域的相關配套政策,包括境外資産管理,投資、稅務、征地、貸款金融管理、人才引進、産權與國有資産界定等法律法規。
如何解決民營醫療機構缺人的頑疾?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劉璠建議,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可以把多點執業作為醫師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找到一條适合我國國情、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這對降低監管難度、控制醫療風險會起到關鍵作用。
據劉璠介紹,現行的執業醫師法與深化醫改的總體原則存在較多不适應,目前正在積極修訂過程中。全國性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尚未出台,各地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也有待完善與健全。應加快修訂相關法律内容,明确醫師多點執業的合法性。他建議從法律層面上,削弱醫師個人與單位的依附關系,打破體制壁壘,為醫師多點執業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此外,還應進一步完善全國執業醫師聯網系統,注冊多點執業的審批由第一執業地點和拟增加執業地點的衛生主管部門負責,需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請增加執業地點的,隻需到相應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即可,打破區域間限制,促進優秀醫學人才和資深專家合理流動。
來源:新華健康